2011/08/29 00:47文/楊沛青教授
王先生因左上顎牙齒疼痛去牙醫門診就醫,在做了檢查及X光攝影後,牙醫師告訴王先生:因牙周病造成組織和齒槽骨被吸收,需做牙周治療,另外可能需要做齒槽骨再生手術。
王先生的情況和許多牙周病較嚴重的病患一樣,由於牙周組織和齒槽骨被破壞吸收,使得牙齒鬆動無法咬食物,而必須接受牙周再生與齒槽骨再生手術,這些都是牙周手術的方法。在醫療院所門診中許多病患因疾病或創傷,造成某些器官或組織局部或全部的喪失。
然而由於現在人類壽命延長,重建器官或組織的功能與形態的需要也隨之增加。因為牙周病造成組織反覆發炎,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吸收或因缺牙而萎縮,牙周再生與齒槽骨再生手術目的:就是要維持牙齒健康、咬合功能正常、病人顏面美觀的基本治療目標。近幾年來由於醫療科技和生物材料研發進步,使得在牙周病治療方法也大幅進展。引導組織再生的觀念,應用在牙周組織再生治療已有將近二三十年歷史,目前是牙醫師臨床上治療牙周病常用的治療手術和方式。
引導組織再生的主要目的,是能促進因疾病或創傷而失去的牙周組織和骨頭之再生。對於牙周引導組織再生、齒槽引導骨頭再生及骨整合,皆有可預期的臨床效果,提供牙周治療更簡單、更有效、更美觀的治療術式和方法。牙周再生的最終目的是使牙周組織再生,包括齒槽骨、牙周組織、牙周韌帶和牙骨質,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組織再生。
許多牙周病較嚴重的病患,由於被破壞的齒槽骨和牙周組織部分較大,單純的牙周手術無法使牙周齒槽骨再生。因此當牙周病破壞範圍太大時,牙醫臨床上治療需要進行牙周再生重建。手術重建方式是藉由骨粉、再生膜等生物科技材料,植入缺損部位,使組織再生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牙周導引骨再生術」;為可以幫助人體牙周造骨細胞修復受損的齒槽骨,提高齒槽骨對牙齒的支持力,恢復牙齒的穩定度,使牙齒不再鬆動並恢復咬合功能的精細手術,需局部麻醉,手術過程約40-50分鐘。
醫師在為病人施行牙周手術前,會為病人做詳細的手術前檢查和評估。手術術式的設計,必須把牙齒、齒列、對咬牙、以及將來可能的膺復方式一併考慮在內。手術過程中,先進行牙周手術把牙齦翻開,清除牙周囊袋底部被侵蝕骨頭、細菌、牙結石及感染發炎組織。
深部清創後,在齒槽骨缺陷處補上人工骨粉,有時會在加上再生膜等材料,幫助齒槽骨再生,最後縫合牙肉,讓健康牙齦貼回牙根表面。牙周手術後,需遵照牙醫師得醫囑回診,並確實做好口腔衛生照顧。進入維護期,每隔3~6個月回診檢查、洗牙。
(作者為台北新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